端庄优雅春风NV
![]()
玉麦,国是中国!将近一半的领土被印度侵占,一位藏族老人,带着两个女儿,拔掉印度国旗,34年守护中国1987平方公里国土!
玉麦这地方,在西藏山南的隆子县,说是乡,当年就桑杰曲巴一家三口。海拔三千多米,冬天雪一下就是七个月,门一推开,雪能堆到腰,出门得拿木锨铲条路。桑杰曲巴带着卓嘎、央宗姐妹俩,日子过得简单,却比山还扎实——每天睁眼第一件事,不是喂牛就是看天,然后揣着那面缝了又缝的五星红旗,赶着牦牛往南走。
往南走的路不好走,碎石子硌脚,夏天融雪的溪水凉得刺骨,冬天就更别提,踩在冰上跟踩玻璃似的。可桑杰曲巴说:“牦牛去哪,咱的地界就到哪。”他教女儿们认山,哪座是扎日神山的余脉,哪道梁子祖辈就叫“国界梁”;教她们认水,哪条溪的源头在咱们这边,哪片海子的鱼只在咱们的草场上产卵。姐妹俩牵着牛绳,听阿爸念叨这些,心里就跟揣了热乎的酥油茶,踏实。
有时候碰上印度那边的牧民,骑着马远远晃悠,桑杰曲巴不喊不叫,就蹲在地上抽旱烟,烟圈悠悠往天上飘。等对方走近了,他才慢悠悠站起来,指着脚下的草:“这草,我爷爷就在这儿割过;那牦牛,我阿爸就骑着它巡过边。你们那边的草,在山南边呢。”对方多半悻悻地走了,他们知道,这老汉不是好惹的,更知道,这草场上的每一根草,都沾着中国牧民的汗珠子。
家里的牦牛是宝贝,也是“哨兵”。有回桑杰曲巴带着卓嘎去南边最远的草场,牦牛突然停下不肯走,鼻子直哼哼,耳朵往后贴。桑杰曲巴心里一紧,拨开草一看,远处林子里有几个人影在插杆子。他没声张,悄悄让卓嘎把牛赶到山坳里,自己绕到上风头,突然大吼一声:“这是中国的地!插啥杆子!”那几个人吓得一哆嗦,扛起杆子就跑。后来才知道,是印度想偷偷立界碑。桑杰曲巴当晚就在那儿堆了个玛尼堆,石头上用红漆画了个国旗,他说:“玛尼堆不倒,国旗就不倒,地界就跑不了。”
日子久了,姐妹俩也成了“活地图”。哪片草场夏天有水,哪块石头冬天挡风雪,闭着眼都能摸过去。有年冬天雪太大,解放军巡逻队被困在山里,桑杰曲巴带着卓嘎、央宗踩着齐腰深的雪去送吃的。雪灌进靴子里,脚冻得跟石头似的,姐妹俩就轮流抱着阿爸的胳膊走,阿爸的胳膊像老树干,硬邦邦的,却能撑着她们不倒下。送到地方时,战士们看着她们冻得通红的脸,眼泪都下来了,说:“有你们在,我们心里就有底。”
桑杰曲巴老了后,走不动远路了,就坐在门口晒太阳,看着女儿们赶着牦牛出门。他给孙女讲:“阿爸当年带着你阿妈、姨母守玉麦,不是为了啥名声,就因为玉麦是咱的家,家在哪,国就在哪。你看那牦牛,走到哪吃到哪,咱中国人,走到哪,哪就是家。”孙女似懂非懂,却记住了阿爷的话,后来也成了玉麦的护边员。
现在的玉麦人多了,房子也多了,可老一辈人还常说,桑杰曲巴一家当年的那间土房,比啥都金贵。因为那土房的烟囱里冒出来的烟,是给国家报平安的——玉麦有人,中国的地,就守得牢牢的。
总结:桑杰曲巴和女儿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国土,放牧就是巡边,牦牛就是界碑,玛尼堆上的国旗就是誓言。他们没说过啥豪言壮语,却把“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刻进了骨子里。这种坚守告诉我们,爱国从不是空喊的口号,而是一代代人把根扎在土地上,用日子、用脚步、用心里的那杆秤,秤出国土的分量,守出家国的安宁。
主要信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