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上世纪60年代藏区三人勇守边防,捍卫近半国土,一人之力胜似千

山南 更新于:2025-09-18 08:10
  • 你不来时我不孤
    是玉麦,国是中国!”近1/2被印度侵占,3个人为国守边,一人胜似千军!上世纪60年代藏族老牧民带着两个女儿将5千米山头上的印度旗帜全部拔除!他们的坚守看哭了无数人。
    在西藏山南市隆子县那个地图上都快找不到的角落,桑杰曲巴和女儿们的故事,不是什么传奇,更像是雪山上一丛倔强的格桑花,就那么在石头缝里扎了根。那会儿玉麦乡撤乡改村,乡亲们都搬到条件好的曲松去了,桑杰曲巴却牵着牦牛往回走,他说:“这里没人,印度人就会过来。”
    卓嘎和央宗那时候还是梳着小辫子的姑娘,跟着阿爸在雪地里搭帐篷。没有电,晚上就点酥油灯,灯芯爆个火花都能让姐妹俩高兴半天。最愁的是冬天,大雪封山前,阿爸要赶着牦牛队去县城运物资,一走就是半个多月。姐妹俩在家掰着指头数日子,听着风雪拍打帐篷的声音,总怕阿爸回不来。
    有年春天,阿爸在巡边时发现界碑被牦牛蹭歪了,硬是跪在泥地里,用手刨开冻土,一点点把界碑扶正夯实。卓嘎记得阿爸的手掌全是裂口,渗着血珠,却笑着说:“界碑不能歪,就像人心不能歪一样。”后来姐妹俩学着阿爸的样子,每次巡边都要带块石头,把松动的界碑填得结结实实。
    玉麦的冬天能冻裂石头,姐妹俩的冻疮每年都要烂到开春。没有医生,阿爸就上山挖草药,捣碎了敷在伤口上,疼得她们直掉眼泪。但看到阿爸在帐篷外升起五星红旗,她们就觉得身上暖和多了。那面国旗是用红布缝的,边角都磨破了,却比任何东西都鲜艳。
    有次印度兵骑马越界,卓嘎正在放羊,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把羊群赶到界碑这边,自己坐在界碑上织毛衣。印度兵待了半晌,看这姑娘纹丝不动,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后来卓嘎说:“我不走,他们就知道这里有人。”
    2001年通路那天,卡车开进玉麦时,桑杰曲巴老人摸着柏油路面哭了。他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平的路。通车第二年,老人安详地走了,临终前还拉着卓嘎的手说:“房子盖起来了,国旗要一直升着。”
    现在的玉麦乡有60多户人家了,卓嘎的儿子索朗顿珠也成了新一代护边员。他开着摩托车巡边,比阿爸阿妈当年骑马快多了,但他还是会带着阿爸留下的铜铃,走到界碑就摇一摇,“这是阿爸的声音,告诉山神,我们还在这儿。”
    总结:桑杰曲巴一家的坚守,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日复一日的平凡。他们用脚步丈量国土,用生命守护家园,把对祖国的爱融进了每一次升旗、每一次巡边。如今玉麦乡的炊烟袅袅,是对这份坚守最好的回应——家在玉麦,国在心中,这就是最朴素也最伟大的家国情怀。
    信源:央视网——致敬!一家三代人,半个多世纪,守护中国人口最少的乡,为了一个最神圣的承诺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