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黄陂到西藏山南,他的企业填补了雪域高

山南 更新于:2025-01-28 02:53
  • 博学云朵7L

    极目新闻记者 刘孝斌

    摄影记者 肖颢

    实习生 谭锦龙

    在雪域高原的西藏山南市格拉村,有一座全智能化的蛋鸡养殖场。这里是张宏林的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宏农”)。截止到2023年12月,西藏宏农一期项目存栏已经达到82万羽,日产鸡蛋近70万枚,填补了西藏规模化蛋鸡养殖的空白,能够满足整个西藏自治区鲜蛋自给自足。

    西藏宏农外景(受访者提供)

    张宏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践行创业兴产、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从武汉黄陂来到雪域高原山南市乃东区发展蛋鸡养殖,开启产业援藏新模式,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增收,有力促进两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4年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张宏林荣获“湖北省2020年度产业援藏优秀企业家”等称号,2021年11月当选山南市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23年担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

    克服多种困难,“鄂藏情”的第一枚鸡蛋诞生

    海拔3800多米的西藏山南市格拉村,雪山下连绵的现代化厂房,不时有运送鲜鸡蛋的货车驶向西藏各地。时光回溯到2020年,张宏林带领的武汉宏农农牧公司,已在武汉市黄陂区建成百万羽全智能化蛋鸡养殖产业园,是华中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蛋鸡产业园。

    当年6月,张宏林积极响应湖北省委、省政府号召,经过详细考察,决定把已经非常成功的蛋鸡养殖产业,发展到西藏山南,并投资设立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初闯世界屋脊,因缺氧导致的呼吸急促,头疼胸闷,嘴唇干裂发乌,睡眠不佳等高原反应,是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张宏林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通过适当治疗和自我调节,努力适应了高原气候和环境。

    张宏林在鸡舍查看情况(受访者提供)

    在高海拔的西藏大规模养殖蛋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鸡房建设上,除了需要克服厂房增氧、增压、环境等技术难点外,光是将鸡苗从内地运输到高海拔的山南,就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破解技术难题,张宏林带领40多名相关技术专家跟车指导,注意解决难点。

    2021年5月9日,西藏宏农农牧第一批7万余只鸡苗历经72小时运输,辗转3800公里顺利进厂,创造了鸡苗调运时长、距离、高原存活率等多项行业记录。在此之前,有记录的世界蛋鸡养殖海拔都没有超过2600米。

    “凤凰谷”拔地而起,填补了西藏规模化蛋鸡养殖的空白

    西藏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格拉村布仁沟,宏农公司的全智能化的蛋鸡养殖场内,自动喂料、智能分拣,鸡粪不落地就能直接制成有机肥……各种现代化的设备随处可见。

    在宏农公司进驻西藏之前,这片雪域高原所需要的鸡蛋主要靠从内地长途运输过去,当地只有几个小型养殖场,宏农公司填补了西藏规模化蛋鸡养殖的空白。

    山南当地居民平措次旦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原来一般不吃鸡蛋,而现在现代化的大型养鸡场就修在距离他家两公里远的地方,想吃鸡蛋骑个电动车两分钟就可买到,十分方便,而且价格比过去便宜。

    正在通过传送带准备上分拣机的鸡蛋

    “截止到2023年12月份,我们一期项目存栏已经达到82万羽,每天产鸡蛋将近70万枚,到2025年的时候,我们将实现满产,届时我们将存栏200万只蛋鸡,每天产鸡蛋达到150万枚以上,能够满足整个西藏自治区鲜蛋自给自足。”张宏林向极目新闻记者透露,现在颇章乡布仁沟一带因为养鸡场的兴建,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好听好记的名字——凤凰谷。

    张宏林表示,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生产的鸡蛋具有特殊的品质,下一步计划通过航空货运物流将鸡蛋从雪域高原销往内地市场。

    产业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傍晚下班后,26岁的白玛德珍坐着丈夫驾驶的一辆SUV一起离开宏农农牧,准备回3公里外的家。

    “我和丈夫以前在外地上班,只有节假日才有时间回家,现在就在家附近上班,两人早上一起到公司上班,晚上一起回家陪两岁的儿子,感觉特别幸福开心。”白玛德珍向极目新闻记者透露,自从在西藏宏农上班后,不仅每天可以回家,而且收入也大幅增长,现在驾驶的这辆新车就是2022年购买的。

    张宏林在查看鸡蛋

    项目的落地,让当地人有了新的就业机遇和增收渠道。宏农农牧在分期建设过程中,坚持优先安排本地群众务工、优先使用本地施工机械。2020年开工至今,周边有近1000人分期分批参与项目建设,共计发放工资及机械使用费用8300余万元,人均实现增收6万余元。

    同时,该公司安置本地藏族群众就业146人,并广泛接纳自治区内及自治区籍藏族大学生就业。

    西藏宏农还制定了“宏农简化蛋鸡养殖模式”,分批组织周边村民到武汉公司参观、学习,采用飞地经济模式,助力乃东区、琼结县、曲松县等3个县区20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每村每年通过固定分红增收23万元以上,受益群众10000余人。乃东区多颇章乡布仁村村民白玛央金就是其中之一,她现在喂养了200多只鸡,多的时候一天能下60多个鸡蛋,实现增收。

    促进各族员工互嵌交融,中华一家亲闪耀雪域高原

    在西藏宏农,说起汉族技术员陈凡和藏族员工白玛噶珍,汉族管理人员黄超和藏族员工次仁卓玛这两对小夫妻,大家均是满满祝福。

    陈凡和黄超都是武汉黄陂人。西藏宏农成立后,两人应聘到西藏工作。在工作之余,两人分别与在山南本地招聘的员工白玛噶珍、次仁卓玛相识相爱,并结为夫妻。如今,他们都有自己的孩子。

    “我是2020年到的西藏,当时已经30岁,还是单身,没想到应聘到西藏工作还解决了婚姻问题,再也不怕父母催婚了。”1990年出生的陈凡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时他决定和白玛噶珍结婚时,公司的老板张宏林等管理层非常关心,不仅陪他去提亲,还帮助岳父家翻新房子,感觉特别温暖和幸福。

    促进各民族一家亲,西藏宏农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上,更体现在人才培养交流与日常学习生活上。张宏林推动出台奖励支持措施,从武汉公司选派60余名管理技术人才长期驻藏工作,对藏族新员工手把手传帮带,每年组织招收30余名藏族大学生赴汉就业,同时先后2次组织70余人次赴武汉公司考察学习,促进了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

    笑容满面的张宏林

    在日常生活中,张宏林更是无微不至,充分尊重各民族员工风俗习惯,在食堂食谱、休假调整等方面都予以细致考虑,精心策划、亲身参与春节、中秋、国庆、藏历新年等联谊联欢、走访慰问活动,增进了各族员工交流互动、情感互通、发展互融,让中华一家亲的和谐画面闪耀雪域高原。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