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西藏山南讯(记者吴坚)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的日子,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队员走进山南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大家走进西藏精神坐标,在革命历史与时代变革的壮阔篇章中淬炼初心,凝聚奋进力量,为扎实做好援藏工作筑牢思想之基。

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赴山南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庄严肃穆的山南烈士陵园,安眠着为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建设事业英勇捐躯的700余位英烈。队员们缓步走上纪念碑台阶,向英烈敬献花篮,鞠躬致敬。随后,大家把一朵朵寄托哀思的花束郑重地放置在烈士墓碑前。

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临时党委副书记陶禹向烈士墓碑敬献花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临时党委副书记翟霄向烈士墓碑敬献花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这里长眠的烈士,平均年龄不到25岁……”讲解员声音哽咽,讲述起十八军将士在极寒缺氧中修筑康藏公路的壮举,“这里的每一块墓碑都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精神的具象丰碑。"
在崔道发烈士墓前,队员徐佳蹲下身细看他牺牲时的照片——那是个笑容腼腆的山东小伙,却在双腿炸断后,用身体堵住敌军地堡枪眼,鲜血浸透的军装至今陈列在纪念馆。
“崔道发烈士的事迹让我敬佩,赵克俭烈士的事迹也让我感动。”徐佳说。史料记载,泽当保卫战中,赵克俭为转移群众被叛匪包围,子弹打光后抱着最后一枚手榴弹冲入敌群。

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参观山南烈士陵园纪念陈列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参观山南烈士陵园纪念陈列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参观山南烈士陵园纪念陈列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走进烈士纪念馆,大量翔实的图文史料和珍贵的革命文物,让大家切身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队员们驻足凝视,深切感怀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西藏人民解放甘洒热血的牺牲精神。当大家看到展柜里补丁叠补丁的军装、磨成半月形的铁锹等垦荒工具,无不为 “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誓言所震撼。

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赴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起点——克松村,成为队员们追寻初心的第二站。1959年,克松村466名农奴烧毁卖身契的烈火,点燃了百万农奴解放的曙光。

西藏民主改革在克松村拉开序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陈列馆内,一件件展品、一段段影像还原了旧西藏的黑暗残酷和民主改革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大家重温农奴翻身做主人的历史性时刻,深刻理解民主改革对西藏社会进步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时代对口援藏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参观克松村陈列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参观克松村陈列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参观克松村陈列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在克松村陈列馆重温入党誓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结束实地教育后,队员们返回湖北援藏家园,集体观看了《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教育片和保密教育片。“援藏三年不仅要留下工程,更要留下清誉。"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临时党委副书记翟霄说。

湖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队员集中观看教育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举报
